期貨市場最早起源於日本的江戶時代,當時德川幕府發予糧票作為旗下武士的薪餉,武士們有提早兌現的需求,於是在大阪交易所掛出,糧商購入後利用海運,將稻米從大阪運往東京(江戶),而東京在當時是全世界最大的都市。
現在一個都市的規模取決於居住空間和工作機會,但早期都市的規模取決於輸入糧食的多寡,印度的加爾各答靠駝獸取得糧食,北京靠運河,而東京則是依賴海運,顯然沿海運輸的效率是比較高的。
最早的期貨就是農產品期貨。期貨交易的特徵之一是商品的規格必需統一,才能在交易所大宗交易。糧票當然是統一型式的了,而各地農產品卻不一定有相同規格,比如A農莊可能以大袋包裝,B農莊以小袋包莊,但糧票能兌換的數量規格已經行之有年,因此才能形成交易市場。
美國的期貨盛行則要等到鐵路興起之後。當時的火車是蒸汽火車,蒸汽火車的特性是一旦熄火,要再點燃就很費工夫,而且很耗成本,所以裝載速度是一個重點。最快的裝載方式就是全部散裝以大型斛斗傾卸而入,所以買賣雙方在集散地都以統一規格交易,早期的交易所就設立在這些集散地,例如芝加哥、堪薩斯和紐約。附帶一提:股神巴菲特的老家奧馬哈就是個鐵路網中樞,不過當地好像沒有期貨交易所。
除了農產品期貨以外,另一個大宗就是貴金屬,例如銅、銀、鎳…等。1970年代石油危機過後,開始有能源期貨此一品項,但是最最最重要的,卻是從1982年開始上市的金融指數期貨。
自堪薩斯交易所推出Value Line指數期貨與芝加哥CME推出S&P 500期貨以後,到1990年金融期貨市佔率即高達二分之一,2000年時為三分之二,到2004年就有四分之三,如今應該9成以上的交易量都是金融期貨了,如果再算進各式各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,金融商品的市場恐怕高達99%了。
這個市場結構的劇變,居然是H模型得以獲利的一個重要關鍵,許多教科書上仍未能扭轉此一觀念,導致投資人仍依然過時的方法來看待市場。這些內容我們會在後面的主題裡跟大家分享。 參加學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