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程式交易有兩種方式:

  • “用”程式做交易
  • “寫”程式做交易

用程式做文易就是用別人寫好的程式做交易,寫的人當然要負成敗之責。坊間有些開發者租用自己開發的程式,號稱可以有夢幻般的獲利,可是實際上不管使用者有沒有賺錢,他才是真正的獲利者。
電影「永不妥協」中,茱莉亞蘿勃絲對著一大群聽證會民眾說:「這個人(指她的律師老闆)看起來沒做什麼事,卻可以在勝訴之後收到一大筆錢,我原本也覺得不公平,但是我想:如果敗訴了呢?他什麼也得不到,2年的時間精力就這麼白費掉了,而且沒有他,又要怎麼勝訴呢?」
這樣才是合理的,開發者本來就要負成敗之責。如果我說我買彩券的命中率很高,給我100元幫你買一張,有沒有中不負責,你願意嗎?
寫程式做交易的難度就高了,除了要懂交易、懂策略,還要懂程式,而且還得負成敗之責。雖然付出很大,但收穫也很高。
我本來是很想教寫程式的,可是真的願意投入心力學習的人好像不多,而且過去幾年與人論戰之中,我覺得多數人都看不透“市場本為一體”的本質:我們的一切做為都在促進市場資訊的公開與傳遞,愈是公開透明,市場就愈健全,而程式交易者藉由促進資訊的流通,來獲取應得的利潤。
我很感謝有一次在台北上課時,有位朋友建議我去看「期貨教父梅拉梅德 從難民到巨富 我的投機人生」。梅拉梅德從1969年起就領導芝加哥交易所,把它從當時炒作、賣空、坑殺投資人、欺詐、恐嚇的狀態,一路逐漸扭正,然後導入電子交易,引進指數商品,與新加坡交易所合作開創全球化市場。
很多人認為期貨市場要為1987年的股災負責,但梅拉梅德提出證據反駁:根本就是股市先跌,期市才跌,期市甚至還幫忙消化股市賣壓。就像有人認為程式交易要為最近幾次的市場意外負責,但事實證明,程式交易的存在讓市場更為健全。
這幾年市場的價格比早年要穩定多了,1988年指數從1000點漲到12000點,1990年又從12000點跌到2000點,2000年時指數從10393點一路滑到3411點,這樣戲劇性的走勢最近都少多了,就算有,也很快就恢復平穩,不像早期可以持續到一年以上。
最近幾次的金融危機反而都是程式交易不存在的地方:次貸?歐債?陸股?所以說:「程式交易就是好,程式交易就是棒,程式交易頂呱呱!」